当前位置:首页 >> 祖海

王中磊南京唤起仇恨拉贝宣扬大爱信阳

2023-07-27 19:58:58  九周娱乐网

王中磊:《南京》唤起仇恨《拉贝》宣扬大爱

作为同样描写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电影,前后脚上映的《南京!南京!》和《拉贝日记》同样受到了大众的关注,而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两部同题材电影的PK之战,众说纷纭,甚嚣尘上。

作为陆川的伯乐,又作为《拉贝日记》的发行人,华谊电影执行总裁王中磊一定不希望看到这样尴尬的局面。实际上,他同样看重两部电影,没有想象中的偏袒。

笔者在王总的办公室采访时,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。离开华谊之后,陆川仍旧管王中磊叫哥,王中磊向陆川发出邀请,希望他参加《拉贝日记》月底的首映礼,而陆川的回复也毫不见外,他称如果时间允许,自己一定会接受这个邀请。

《南京!南京!》vs《拉贝日记》

一个唤起仇恨;一个宣扬大爱

记者:作为《拉贝日记》的出品人,其实我更想听您谈谈《南京!南京!》。

王中磊:我还没有看过完整的《南京!南京!》,只看到网上曝光的有限的视频资料,所以我还不能做一个完整的判断。如果真像网上一些言论所说的,《南京!南京!》有太浓重的导演痕迹,我倒觉得不是问题,毕竟谁都无法回到那个时代,我们都太年轻了,无法判断谁的准确,谁的不准确。我个人会更喜欢《拉贝日记》的角度,虽然看完也感受到了中国人受的迫害,但感受更多的是温暖和希望。

记者:我刚看了《南京!南京!》,整部电影都让人脊背发凉,与《拉贝日记》的温暖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,您怎么看这个反差?

王中磊:如今,在72年之后,我们再看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,不应该抱着仇恨的态度,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忘记这场国难。在任何时候唤起仇恨都是不合时宜的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《拉贝日记》里强调了希望和大善大爱。

记者:两部电影的色调也很不同,《南京!南京!》为了强调暴虐下的反思,偏执的选择了黑白;而《拉贝日记》却选择了偏暖的色调,从观众的角度,您更喜欢哪一种形式?

王中磊:我很欣赏《拉贝日记》的导演,大胆的选择了正常的色调,甚至是偏暖的色调来表现这段历史,没有用过多的电影手段来渲染,他更像是一个讲述人、一个旁观者。面对这段历史,任何人都没有话语权,最好的方式就是如实的还原历史真相。用过多的电影手段来渲染屠杀和暴戾,都不会比真实的历史有力。

记者:《南京!南京!》中也涉及了拉贝这个角色,不过描写的很片面,在陆川的电影里,没有否认拉贝成立了难民区,但是最后却灰溜溜的逃离了。

王中磊:如果真的是这样描写的,我想表示一些我个人的不满,拉贝的事迹是一个不难确认的史实,他成立难民区后担任了20多天的主席,对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他最后的离开也是被迫的。如果陆川的电影真的这么描述拉贝,是不应该的,会引导观众产生误区,否定拉贝的贡献,就会导致我们变成不知感恩的人,这对拉贝和历史都是不公正的。

《拉贝日记》铭记历史,真实还原

十年筹备,海量研究,不遗余力

在华谊今年的电影年表里,《拉贝日记》不是最重头的,但是王中磊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却为这部电影付出很多。从华谊接洽这部电影以来,王中磊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也在一步一步推进,尤其是前不久,王中磊和电影的主创团队参加了南京的市民调查,拜访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拉贝故居。而之前其实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,王中磊对记者透露了电影的创作团队为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,付出的更多。

记者:电影拍摄是基于《拉贝日记》这本原著,是不是仅仅基于这本原著呢?

王中磊:德国的制片人拿到这个题材,做了长达10年的筹备期,导演决定接拍这个电影之后也花了四五年的研究,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功课,调查了大量历史资料,当然不是仅仅基于原著。而华谊介入这部电影之后也做了大量的工作,尤其是从置景和美术方面,尽最大努力去还原了历史原貌。

记者:在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粗糙质感的纪录片片段,这些片段是不是当初真实的纪录片?

王中磊:这些纪录片有两个部分,有一些是电影的技术处理,另一些是主创取得的珍贵的历史资料。纪录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非常有限,主创团队经过了很大的努力,才获得了这些影像的版权。这些资料对电影起到两个作用,一是直接运用到电影中,二是对主创团队还原当时的真实历史起到了借鉴的作用。

记者:最后,请您谈一下您对《拉贝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